或許是阿SA為從影以來最大膽的一次演出吸引觀眾對《雛妓》的注意,又或許是她早前在澳門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女主角,而引發大家對她本來不怎麼樣的演技萌生興趣,所以宣傳集中在阿SA的豁出去。不過,我認為如欲觀看大膽戲,阿SA也不是你杯茶吧? SARA此角色是阿SA從影以來演繹得最好的一次,不過,要憑此角色能成功揮低趙薇在《親愛的》的精湛表現而獲得金像獎影后,相信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先撇開阿SA的賣點,我認為《雛妓》無疑是在近期港產片中,一部比較用心的作品。
邱禮濤的電影,喜歡以社會事件為題材,在《性工作者十日談》兩集之後,再三以「性工作者」為概念引起大眾關注。不過,《雛妓》中的阿SA,嚴格來說不算是性工作者,因為她跟任達華之間的關係,非一買一賣可以言喻,反而更帶著戀父情意結。在阿SA跟任達華進行交易之前,她已留意這位釣魚翁(任達華),對他的行為產生興趣,然後才發展日後助養的劇情…我認為阿SA與任達華之間,是一段愛情故事,更是一段關於小三爭取男人心的愛情故事。只是邱導以包養少女包裝阿SA的角色,而真正的雛妓,是阿SA在泰國旅行時遇到的雛妓DOK-MY,讓阿SA可以借幫助DOK-MY為名,進行心靈的救贖。
![]() |
任達華變裝到大學旁聽探阿SA,阿SA輕偎,兩人之間難道不是愛? |
![]() |
DOK-MY跟阿SA之間的一段情誼令整套電影生色不少 |
雖然如此,作為描述SARA的故事,《雛妓》是完滿的,尤以DOK-MY的角色塑造,亦令整個電影更有前呼後應的效果。阿SA不惜冒險救DOK-MY就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如DOK-MY,救了她就能拯救自己,而DOK-MY亦因為阿SA的照顧而對她產生感情,這份依賴感,跟阿SA與任達華的一段正正呼應。儘管邱導在《雛妓》中帶出泰國販賣兒童成為妓女這值得關注的議題只是輕輕帶過,這點日本片《兒童隸國》更深入,建議大家一看。但邱導在塑造SARA的故事,卻很成功,期間還帶出一些邱導想諷刺現今世代的訊息,例如雜誌社因為廣告抽起高官與地產商勾結的報導等。看畢《雛妓》,感覺是沉重的。在貧窮的國家,女性為了生存出賣自己。在香港,我們不是也為了生存,而沒法子堅守立場嗎?
說回《雛妓》,令人驚喜的演員,無疑是阿SA的表現大躍進,但另一位女演員更令我刮目相看,那是孫佳君。放下昔日的美女角色,飾演阿SA的懦弱母親,其無奈、心痛、難過的感情很是到位,雖然只在一頭一尾出現,卻令人難忘。其實香港也有好的女演員,只是現在合拍片的規定下,機會便給了國內女演員發揮,難得邱導拍了如此用心的香港電影,是值得入場支持的。
雜誌記者何玉玲(蔡卓妍飾)花了4個月時間完成一篇關於官商醜聞報道,遭老總以雜誌社利益為由抽稿,意興闌珊的她決定到泰國散心。在清邁一間酒吧,玉玲遇上雛妓Dok-My,千方百計要救Dok-My出火海。
原來Dok-My令玉玲憶起自己過去十多年的成長經歷:曾被繼父性侵犯、離家出走,繼而遇上比她年長30年的甘浩賢(任達華飾)──玉玲願意被包養以換取學費及棲身之所,與甘浩賢展開長達8年的不道德交易,但在這買與賣之間,二人關係實際上千絲萬縷,感情如父女又如情人般撲朔迷離……
上映日期:3月5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一齊交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