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4

《盜海狙撃》無權利選擇的索馬里人民悲歌


說老實的,一看到XX狙撃這些片名,總覺得有點膩,是因為早排TVB熱播的《神鎗狙擊》的緣故?或理所當然的是以為警匪片。但觀影完畢之後,此片非談及軍方和盜匪那麼簡單,而是談及一位平民船長被索馬里海盜綁架而鬥智鬥力的故事,那份張力、無奈和真實感,非單靠創作而來,而是根據2009年索馬里海盜騎刧美國貨船馬士基阿拉巴馬號 (Maersk Alabama) 的真人真事改編,由湯漢斯演繹的美國船長PHILIPS更是恰到好處,最終那一場戲的情緒、心理轉換,更令觀眾佩服得五體投地。

此片最成功的,是導演沒有將事件變成英雄主義,或把索馬里海盜塑造成無惡不作的大壞蛋,反而帶出這群海盜的無奈。很記得片中,船長被綁架之後,跟索馬里海盜頭目溝通,說:就算做不了漁夫,你也可以選擇不做海盜,一切都可以選擇(意思大概如此)。但索馬里海盜頭目無奈地搖一搖頭,「在美國有,但這兒,沒有。」輕輕的一句,就帶出他們的無奈。導演和製作團隊對於索馬里海盜的歷史下了功夫,索馬里海域非法拖網捕魚的問題嚴重,附近海域的魚類由於過度捕撈,令不少當地漁民失去生計,被逼鋌而走險當上海盜,成為索馬里海盜為患的根源,而一些犯罪集團就看準此機會招兵,讓不少索馬里年青人替其賣命,片中的索馬里海盜頭目的背景就是如此,但其實他也是聽命於幕後老闆。


很喜歡電影以多角度叙事模式,可以讓觀眾了解船長、索馬里海盜、美國軍方對於事件的反應與心理。電影的頭部主要是描述海盜想騎劫貨船,船長在缺乏武器的情況下,如何對抗持械海盜,他的指令和船員的機智反擊令到電影的頭部如荷里活動作片的緊張刺激。海盜劫船不成,然後綁架了船長,這才進入了電影的主故事。在一個狹窄的小救生船內,船長跟數名索馬里海盜的對話、幫年輕海盜照料傷口、思索如何逃走,其後美國軍方來到,令到事件變得更無奈,更複雜。看這片,不會令觀眾一面倒期望船長逃生成功,還會擔心海盜們如何破解這個困局,因為此片也讓觀眾關注他們內心的掙扎和悲慘的命運。在多艘美國軍艦包圍下,已注定海盜的命運。而電影也描述了贏面很大的軍方是如何步步為營地救人質,軍艦長也承受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壓力。

當然湯漢斯的個人演繹,絕對是此片的最大亮點。電影之初,海盜來襲,他以保護船員的安全為己任,冷靜地指揮作領導者,此部分,湯漢斯還未算突出。被綁架後的船長,由思索如何逃走,到事件失控,生命受到威脅,由最初充滿求生意志轉而放棄大叫,那些變化演繹得非常到位。得救後的他,在軍艦的病房內,由發呆、受驚到失控狂哭,那些細微變化、表情,完全是一場個人表演。他演繹出被綁架五天之後的船長,剎那間釋放壓力的崩潰。一個平民百姓面對事件所受到的驚嚇、傷心、無奈、得救的喜悅……湯漢斯令到角色變得立體,讓觀眾感到身受,讓觀眾深信湯漢斯不是在演,他就是那個剛經歷綁架的船長。這樣的演員功力,絕對是值得敬佩。當然也不得不讚此電影,無論在角色描寫、剪接、搖鏡手法增加了此片的真實感。本來我是很怕觀賞搖鏡拍攝的動作片,所以對於此導演的前作《叛諜追擊》系列,我是不敢恭維,但此片的搖鏡用得恰到好處,讓觀眾以為自己跟船長一同在海上,增加了在海上航行的真實感。

此片層次豐富,除了能觀賞軍艦、海上追擊等動作場面下,最值得讓人激賞的是演員的表現和事件背後的無奈和反思。不是每個人也有選擇的權利,我們活於經濟繁華的國家,該慶幸自己有得選擇,而不致被迫上梁山。(忍不住吐糟一下:現在的香港人,漸漸發現連電視都無得選擇,政府欠公允地解釋,所以我們被迫起來。然後外國人問我們,你可以選擇不看8字台,然後我們無奈地對外國人講:在外國,你可以,在香港,你無得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一齊交流下…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